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研究

admin12个月前 (04-12)教学论文170

a08198de522adb8f2474bf7e7c0eb0a9.jpeg

【摘要】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启蒙学习是很重要的,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持续的深入,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也随之有一定的变化,提升信息化能力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现在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德育教育也已经成为了其主题之一,并很快成为了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在顺应改革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同学们有一个正确认知的阶段,也是培养良好品德、性格的重要时期,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目前这个新形势下,教育观念也在进行革新,素质教育在逐渐的替代应试教育。想要使同学们学习好,就必须先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品德,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去学习,也才能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应该深度发掘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并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更能够成为“温柔”的载体,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信息化教育的教师,深刻意识到需要将教材中的内容深度剖析,渗透德育教育,使同学们的良好品德与实际的信息技术共同发展。


1.抓好课堂常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纪律是任何课堂都必须要严格把控的一项铁则,尽管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但自由不代表散漫与玩闹。在学校的微机室中,学生们的习惯可不如在教室内的习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甚至随意在微机室中打闹玩耍,在上完课后微机室往往会留下许多地垃圾,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将垃圾塞到电脑主机里面,这样的现象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极为不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明确课堂规则,在给予同样自由的同时,学生也必须有其义务,比如:安静自觉、爱护公物、认真听课、保护环境等等,由于这些孩子年龄较小,所以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也不能太过于生硬刻板,应该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自己就是自己所在座位的主人翁,还能够以此来激烈学生,让其产生对于课堂秩序的尊重,这也是对其思想道德修养的塑造。


2.立足课堂教材,挖掘相关文化主题性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明确教学对象,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授课内容还是应该紧贴教学大纲的内容,但教材内容是枯槁的基础理论讲解,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因此教师就应该对课程进行深度的研究,发掘教材内知识的内涵,外化为信息技术,内化为德育思想。比如在进行Flash动画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内容多样的课件,比如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视频,又或者是公益动画视频,学生在被动画吸引的过程中也对动画视频的内容产生了新的认识,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较低阶段,所以就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体会到人生哲理与德育思想,例如看到辛勤的农民,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看到飞天的神舟飞船,就能够产生对世界的探索欲望,更重要的是浓厚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信力。


3.善于用激励性语言,关注过程性评价


人类的生存具有显著的群居特点,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还应该学会的基本技能就是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合作与奉献精神的培育,以小组学习的模式来促进学生协作能力的提高。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适合激励教学,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信心,开拓学生眼界,了解科技发展的时间轴,让学生主动的去了解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并且当前时代的商业大鳄如马云、马化腾等都是依靠信息技术而起家的,并且其公司的产品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这些成功人士也有其自身的成功史,学生主动的了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远大抱负,让德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发芽。


4.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培养文明网络小公民


众所周知,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就连成年人都有可能在网上栽跟头,更不用说心智发展程度较低的孩子了。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领域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辨别能力以及文明上网的意识。要以此为契机来引入网络文明教育的理念,倡导在网上避免与陌生人的接触、避免不良诱惑所导致的危险与对学生心理的侵蚀。并且,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公约,给学生积极的价值导向,让学生把网络作为学习和自我提高的工具,提高辨别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以德立教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当代社会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小学阶段的计算机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合理运用计算机信息教材的内容以及信息技术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思想以及心理方面的正确的引导,从而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能够去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教师应当注重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罗剑虹.学科德育渗透参考细目与方法[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10):247-249.


[2]方国柱.浅谈小学德育的渗透性[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7(12):212-213.


[3]李云.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7(09):124-125.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周君的教育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zhoujun2021.com/post/568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关于幼儿园双语教育初探

关于幼儿园双语教育初探

摘 要:如何开展幼儿园的双语教学,作者从为幼儿创设双语游戏情境,为幼儿创设双语教学情境,为幼儿创设双语社会情境等几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游戏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一、为幼儿创设双语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双语兴趣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基本方...

师范教育专业与小学教育对接性

师范教育专业与小学教育对接性【摘要】为了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能与当地小学教育做到有效对接,促进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为当地小学教育吸纳复合型人才提供资源。本文通过师范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师范类教育各专业的特点,与当地小学教育进行系统...

防控疫情共担当_亲子沟通寻良方

防控疫情共担当_亲子沟通寻良方

孩子的耐心,带走了往日的和谐。家庭教育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基于问题,施策调研  学校通过”停课不停学”相关任务的反馈,敏锐地察觉到家庭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设计并向家长投放了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居家学习期间,亲子相...

浅议怎样激发幼儿对民间童谣的兴趣

浅议怎样激发幼儿对民间童谣的兴趣

 "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童谣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创造的,天然质朴、朗朗上口,在表现儿童情趣上尤为突出,历来受到人们尤其是孩子的欢迎。而童谣在幼儿学习...

浅议研究性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浅议研究性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我们的共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视也日益凸显。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每位教学工作者的内心...

科学备课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科学备课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白瑞春(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25)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合作探究式有效教学方面紧跟新要求,寻觅新思路,破解新难题,取得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教学成果。...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